骨質疏鬆是現今老年人的隱形殺手。根據統計,台灣每年髖部骨折約為20000例,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女性一年內之死亡率約為15%,男性更高達22%,死因則以長期臥床引發之感染為主。
骨質疏鬆症好發於年長者,尤其是停經後婦女,缺乏荷爾蒙的作用,使得骨質快速流失。由於骨質疏鬆一開始沒有症狀,因此容易輕忽,很多患者都是發生骨折了才知道自己罹患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的結構受到破壞,骨骼的強度減弱,進而造成骨折的風險增加。年輕的時候,骨頭就像是鋼筋水泥屋子,非常扎實。隨著年紀增長或其他原因,骨質慢慢流失,這間房子就變成了海砂屋,一旦有了意外、地震就容易倒塌。骨質疏鬆的患者,稍一不慎滑倒,骨頭就有可能會斷掉,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您有「低創傷性骨折病史」(只是不小心滑倒就造成骨折),建議進一步接受骨質密度檢查。
一,所有65歲以上的女性或70歲以上的男性。
二,接近停經的女性或50歲以上的男性,且具有危險因子。
所謂的危險因子,包括體重過輕、曾經發生低創傷性骨折(沒有摔很大力就骨折)、有使用會降低骨質密度的藥物(例如類固醇)、有會對骨質造成不良影響的疾病(例如甲狀腺疾病與某些內分泌與風濕免疫疾病)。
一、身高: 身高低於年輕時3公分就要懷疑有可能有骨質疏鬆症。因為一旦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病人會越來越駝背,身高就會越來越矮。
二、體重: 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8.5,年紀大了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比較高。年紀越大,體重越輕,骨質越容易疏鬆。
三、牆與頭枕部間距:所以如果靠牆站立時頭枕部無法接觸牆面,要懷疑是否有骨質疏鬆症造成壓迫性骨折。
四、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摸摸身體兩側,可以摸到胸腔肋骨的下緣,以及骨盆的上緣,如果小於一指寬或小於2公分,也要強烈懷疑脊椎有異常。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是由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推動的網站,根據各國在地化的數據建成一個大型資料庫,可以快速預測未來十年脆弱性骨折(髖部骨折、脊椎骨折等骨鬆性骨折)發生率,而且一般民眾就可以自行上網使用! (無須任何費用、無須註冊)
在醫療院所,醫師可能會安排您做骨質密度檢查,骨質密度檢查最常見的有夾腳跟的超音波檢測以及DXA雙能量X 光吸收儀,前者用來篩檢,後者用來正確診斷。
X光可以看出是否有脊椎壓迫性骨折。抽血則可以檢測維生素D的濃度是否正常、是否有其它造成骨質疏鬆的病因。
鈣質是骨骼的原料,高鈣飲食對於股個的健康至關重要。除此之外,維生素D是鈣質的搬運工,可以幫助鈣質吸收。維生素K也可以強化骨骼。蛋白質也是骨骼的重要成分,年紀大了更要注意補充足夠。請點擊下列連結了解更多關於骨質疏鬆症的健康飲食概念。
鈣質:
50歲不到骨質密度就紅字,問題可能出在飲食。從今天起你需要高鈣飲食!
維生素D:
曬太陽也可以增加維生素D,試著每天在早上或傍晚各曬太陽10-20分鐘。曝曬的部位至少包含臉和手臂上肢。記得不要擦防曬油與包得密不透風,會影響效果。
蛋白質:
維生素K:
日常生活飲食如果鈣的攝取量不足,或是已經診斷為骨質疏鬆,可以考慮使用鈣質補充劑補充鈣質。
市面上的鈣片補充品琳瑯滿目,我怎麼知道哪個產品最適合我? 這篇文章整理選擇鈣片前您需要知道的6件事。先看完再去挑吧!
負重運動最好。
「腳踏實地」的運動可以讓髖關節和整個下肢骨承受身體的重量,骨密度自然就會越來越好。快走、慢跑、跳繩、太極拳、韻律舞等,都對骨質密度有幫助。如果身體狀況良好,到健身房做負重訓練、肌力訓練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游泳雖然很適合膝蓋不好的人,但是因為是漂浮在水上,所以對骨質密度沒有太大的幫助。騎單車是坐在座墊上,對髖部骨質密度幫助也不大。
想了解更進一步的運動資訊,您需要先了解「沃爾夫定律:骨骼也是用進廢退」
骨質疏鬆治療藥物能增加骨質密度,但是能減少骨折風險嗎?實證藥物大PK
什麼?為什麼隔壁阿嬤可以用健保開藥,我卻要自費?談骨質疏鬆藥物的「健保給付規定」
其實不需要太擔心,顎骨壞死發生的機率約為萬分之一至千分之一,而且是有方法可以預防的。在接受藥物治療之前,您一定要知道:
骨質太差,哪裡最容易斷? 4種骨質疏鬆性骨折最常見: 脊椎骨折、髖部骨折、手腕骨折、上臂骨折。
髖部骨折的患者多採用人工關節置換,或骨折固定手術治療。若骨折非常接近髖關節,必須換人工關節,但若骨折離髖關節較遠,則可考慮手術將骨折固定。
常見的骨折固定手術分為2種,傳統的方式是以鋼板及鋼釘固定;另一種較新的方式是以「骨髓內釘」固定,除固定效果佳,也可以以微創方式進行手術,手術後的恢復也較快;更有術中出血量少、傷口小等優點
萬一不幸家中家中長輩髖部骨折,在決定手術前,您需要閱讀此文知道5件事。另外也要了解髖部骨折常見的4種手術方式。
做對3件事,您可以遠離肌少症威脅
另外,最常發生跌倒的場所就是在家中,所以您也需要了解: 最常跌倒的居家三大危險地帶!
減肥減過頭對骨質密度有負面影響,看看鋼鐵人的小辣椒就知道。
乳癌的治療也會降低骨質密度,不能因為這樣放棄治療,而是需要注意監測。乳癌治療所造成的骨質疏鬆是可以治療的,戰勝乳癌同時也要有強健的骨骼。
類固醇造成的骨質疏鬆來的又快又兇,如果您有固定使用類固醇,一定要點擊連結閱讀這篇。
骨質疏鬆的患者或高危險群除了須要補充鈣質、適度運動、防止跌倒外,更須接受藥物治療以預防骨折的發生。
歡迎分享本篇文章給需要的朋友,幫他一起維持骨骼健康。
本文作者為: 成大醫院骨科部 戴大為醫師 (骨科專科醫師、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醫學工程博士,專長: 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微創人工關節手術)。相關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治療上的建議。
【骨質疏鬆&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 骨科博士教你35歲起掌握飲食&運動關鍵,儲存好骨本,啟動骨骼的超能修復力! (博客來購書連結) (2020-5-7出版)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