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別的書看完了,手上的「待讀清單」就會少一本。但是這本楊斯棓醫師的著作【要有一個人】書看完了,「待讀清單」卻會暴增。
身為讀者,是對「作品」比較關注,還是對「作者」更感興趣? 這是來自本書RainDog雨狗推薦序的問題。喜歡一本書,自然會對作者感興趣。雖然作者楊斯棓醫師謙稱「我寫的人物,遠比我重要」,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閱讀這本書,理解楊斯棓醫師這個人。
楊醫師一直喜愛閱讀,或許是受到書中這些人事物的影響,感知到自己的人生英雄旅程,經過取捨(從講師與醫師生涯退休)、行動(持續辦理推廣閱讀的活動)、獲得力量,最後找到屬於自己的模樣: 以推廣閱讀為終身志業。
這本書寫了22個對楊醫師影響深遠的人。人物出場的順序也有巧思,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味。我喜歡楊醫師的人生哲學非常「入世」,不打高空。和上一本書「人生路引」一樣,第一個部分談及正確的金錢觀。投資累積財富的道理極其簡單,只要讀懂巴菲特、蒙格、吳淡如和綠角,相信這輩子不愁吃穿。只可惜這幾年看下來願意「慢慢致富」的人真的不多。
書中還特別介紹了許多熱愛這片土地,為台灣默默奉獻的人物,有些故事我從未知曉,這本書帶我認識這些人物;有些人我已經知道,透過作者楊醫師的文筆,以截然不同的視野讓我又重新認識了一次。要有一個人,來串起這些值得我們認識的人物及故事,那個人就是楊斯棓醫師。有人讀後把這本書交錯出現的人物及故事比喻成「麻花捲」,真的非常貼切。
書中的22個人物,不但在自己的篇章當主角,也會到其他篇章「串門子」。巴菲特的故事會出現吳家德,陳建華醫師拜訪查理蒙格,這種寫作的方式,獨二無三,只有在「人生路引」和「要有一個人」這兩本書。書的最後篇章是「身穿白袍,行武士道」,寫的是醫師的無限可能。曾貴海、林逸民、李鎮源、杜聰明,都分別在醫療服務之外,對台灣這片土地做出巨大的奉獻。
醫師在台灣的民主運動著墨甚多,這許多人都知道,但是曾貴海醫師醫治患者之肺、催生高雄之肺,也就是衛武營公園的故事,也讓我看到醫師在社會運動中不同的面向,令我印象深刻。這些人應該就是作者楊醫師的role models,除了傳統的行醫道路外,醫師也可以「行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時代武士的道德規範學,以愛國為主,並履行義、勇、仁等美德。作者在這裡用「武士道」來形容筆下這些先輩,妙不可言。
要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我,我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